GB/T 45001-2020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》是中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 45001:2018 制定的管理体系规范,旨在帮助组织通过系统的管理方法预防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,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。以下从标准背景、核心内容、结构框架、关键变化及应用要点等方面展开说明:
一、标准背景与定位
1. 性质:
国家推荐性标准(GB/T),等同采用 ISO 45001:2018,替代原 GB/T 28001 系列标准,与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一致。
2. 目的:
· 规范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和改进。
· 预防工作场所的事故、伤害和健康危害,保护员工及相关方的安全与健康。
· 适用于各类组织(如制造业、建筑业、服务业等),覆盖所有工作相关的活动、场所和人员。
二、核心内容与管理原则
(一)核心管理原则(基于 ISO 45001 的框架)
1. 以员工为中心:聚焦员工的健康安全需求,确保其参与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实施。
2. 领导作用:高层管理者对职业健康安全负最终责任,承诺建立体系并提供资源支持。
3. 全员参与:员工及员工代表参与危险源辨识、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,保障其协商权。
4. 过程方法: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视为相互关联的过程,通过 PDCA 循环(策划 - 实施 - 检查 - 改进)提升有效性。
5. 基于风险的思维:识别危险源及相关风险、机遇,制定措施预防伤害和健康损害(如事故预防、应急准备)。
6.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:确保组织识别、理解并遵守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法规及其他要求(如行业标准、客户要求)。
(二)危险源与风险管控(体系核心)
· 危险源辨识: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导致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因素(如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心理因素等)。
· 风险评估:评估危险源引发事故或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及后果,确定风险等级。
· 控制措施:通过工程控制、管理措施、个体防护装备(PPE)等消除或降低风险。
三、标准结构框架(ISO 高阶结构)
共 10 个章节,与 GB/T 19001、GB/T 24001 等标准结构兼容,便于体系整合:
1. 范围:明确标准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,不局限于特定行业或规模。
2. 规范性引用文件:引用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。
3. 术语和定义:界定关键术语(如“危险源”“职业健康安全风险”“事件”“不符合”等)。
4. 组织环境:
· 分析内外部因素(如法规变化、技术发展、组织文化等)。
· 确定相关方(员工、承包商、监管机构、社区等)的需求和期望。
5. 领导作用:
· 高层管理者承诺建立体系,分配职责权限(如指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)。
·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组织战略一致,并为体系运行提供资源(人员、资金、技术等)。
6. 策划:
· 设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(如事故率降低目标),并策划实现路径。
· 识别危险源,评估风险和机遇,制定应对措施(如风险控制计划、应急方案)。
7. 支持:
· 资源管理:配备具备职业健康安全能力的人员,提供必要设施和技术。
· 能力与意识:通过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所需技能,提升安全意识(如应急响应培训)。
· 沟通与参与:建立内部及外部沟通机制,保障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体系改进。
8. 运行:
· 运行策划与控制:对高风险活动(如高空作业、化学品使用)制定操作规程,实施控制措施。
· 采购管理:确保承包商、供应商的作业活动符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。
· 应急准备与响应:制定应急预案(如火灾、泄漏),定期演练并评估有效性。
9. 绩效评价:
· 通过监视、测量(如事故统计、安全检查)和数据分析评估体系绩效。
· 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,识别改进机会(如管理评审需评估方针、目标的适宜性)。
10. 改进:
· 处理不符合项(如事故、违规操作),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复发。
· 通过持续改进(如优化流程、更新技术)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。
四、2020 版相比原 GB/T 28001 的关键变化
维度 | GB/T 28001 特点 | GB/T 45001-2020 变化 |
结构 | 独立章节编排,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性低 | 采用 ISO 高阶结构,与 GB/T 19001、GB/T 24001 等标准结构一致,便于整合 |
核心思维 | 强调“风险控制” | 强化“基于风险的思维”,要求主动识别风险与机遇,并融入体系全流程(如策划、运行) |
员工参与 | 提及员工参与,但未明确协商机制 | 明确员工及员工代表的参与和协商权利,要求在危险源辨识、风险评估等环节保障其参与 |
领导责任 | 职责分散在多个章节 | 单独成章,高层管理者需亲自承诺并主导体系建立,承担最终责任 |
术语更新 | “危险源”“风险” 等术语定义较模糊 | 术语更精准(如 “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”“健康损害”),与国际标准统一 |
合规性管理 | 未形成系统化的合规义务管理流程 | 要求建立 “合规义务” 管理过程,确保全面识别、跟踪并满足法规及其他要求 |
文件要求 | 强制要求程序文件(如文件控制、内部审核) | 取消对文件形式的硬性规定,更注重“过程有效性”,允许组织自主定义文件化信息 |
五、实施与认证要点
1. 实施步骤:
· 现状评估:识别组织当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(如事故频发点、合规漏洞)。
· 体系策划: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、目标,明确危险源辨识方法和风险评估准则。
· 资源与培训:配备安全管理人员,开展全员培训(如危险源辨识方法、应急流程)。
· 运行与监控:实施控制措施,记录运行数据(如安全检查记录、培训记录)。
· 改进提升: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,持续优化体系(如修订操作规程、更新应急预案)。
2. 认证流程:
· 选择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,提交认证申请(需提供体系文件及运行证据)。
· 认证机构进行文件审核,确认体系文件符合标准要求。
· 开展现场审核(分阶段):第一阶段审核体系策划的合理性,第二阶段审核运行的有效性。
· 审核通过后颁发认证证书,有效期 3 年,每年需进行监督审核,3 年后重新认证。
六、延伸价值与应用场景
1. 与其他体系整合:
· 可与质量管理体系(GB/T 19001)、环境管理体系(GB/T 24001)整合,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,降低管理成本。
2. 合规与风险防控:
· 帮助组织满足职业健康安全法规要求(如中国《安全生产法》),减少法律风险和事故赔偿成本。
3. 企业形象与员工福祉:
· 提升员工安全感和满意度,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形象(如吸引客户、投资者及优秀人才)。
4. 行业准入与全球化:
· 在建筑、制造、化工等高危行业,认证可能成为招投标或跨国合作的必要条件。
总结
GB/T 45001-2020 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框架,将职业健康安全从“被动应对” 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强调领导作用、员工参与和风险管控的融合。组织通过实施该标准,不仅能降低事故风险、保障员工健康,还能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和社会公信力。如需具体实施工具(如危险源辨识表、风险评估矩阵)或行业案例,可进一步探讨细分领域的操作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