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术语和定义:界定关键术语(如“危险源”“职业健康安全风险”“事件”“不符合”等)。
4. 组织环境:
· 分析内外部因素(如法规变化、技术发展、组织文化等)。
· 确定相关方(员工、承包商、监管机构、社区等)的需求和期望。
5. 领导作用:
· 高层管理者承诺建立体系,分配职责权限(如指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者代表)。
· 确保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与组织战略一致,并为体系运行提供资源(人员、资金、技术等)。
6. 策划:
· 设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(如事故率降低目标),并策划实现路径。
· 识别危险源,评估风险和机遇,制定应对措施(如风险控制计划、应急方案)。
7. 支持:
· 资源管理:配备具备职业健康安全能力的人员,提供必要设施和技术。
· 能力与意识:通过培训确保员工具备所需技能,提升安全意识(如应急响应培训)。
· 沟通与参与:建立内部及外部沟通机制,保障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体系改进。
8. 运行:
· 运行策划与控制:对高风险活动(如高空作业、化学品使用)制定操作规程,实施控制措施。
· 采购管理:确保承包商、供应商的作业活动符合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。
· 应急准备与响应:制定应急预案(如火灾、泄漏),定期演练并评估有效性。
9. 绩效评价:
· 通过监视、测量(如事故统计、安全检查)和数据分析评估体系绩效。
· 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,识别改进机会(如管理评审需评估方针、目标的适宜性)。
10. 改进:
· 处理不符合项(如事故、违规操作),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复发。
· 通过持续改进(如优化流程、更新技术)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。
四、2020 版相比原 GB/T 28001 的关键变化
维度 | GB/T 28001 特点 | GB/T 45001-2020 变化 |
结构 | 独立章节编排,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性低 | 采用 ISO 高阶结构,与 GB/T 19001、GB/T 24001 等标准结构一致,便于整合 |
核心思维 | 强调“风险控制” | 强化“基于风险的思维”,要求主动识别风险与机遇,并融入体系全流程(如策划、运行) |
员工参与 | 提及员工参与,但未明确协商机制 | 明确员工及员工代表的参与和协商权利,要求在危险源辨识、风险评估等环节保障其参与 |
领导责任 | 职责分散在多个章节 | 单独成章,高层管理者需亲自承诺并主导体系建立,承担最终责任 |
术语更新 | “危险源”“风险” 等术语定义较模糊 | 术语更精准(如 “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”“健康损害”),与国际标准统一 |
合规性管理 | 未形成系统化的合规义务管理流程 | 要求建立 “合规义务” 管理过程,确保全面识别、跟踪并满足法规及其他要求 |
文件要求 | 强制要求程序文件(如文件控制、内部审核) | 取消对文件形式的硬性规定,更注重“过程有效性”,允许组织自主定义文件化信息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