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标准概述
GB/T 24001-2016 是中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 14001:2015 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,于 2016 年发布并实施。该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,以实现环境绩效的提升,同时满足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。
二、核心框架与结构(采用 HLS 高阶结构)
标准采用 “策划-实施-检查-改进(PDCA)”循环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框架,共分为 10 个章节:
1、范围
适用于任何类型、规模和性质的组织,旨在系统管理环境责任。
2、规范性引用文件
引用 ISO 相关基础标准,确保体系兼容性。
3、术语和定义
明确 “环境因素”“环境影响”“生命周期”等53个核心术语,例如:
环境因素:组织的活动、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(如废水排放、能源消耗)。
环境绩效:与环境因素管理相关的可测量结果。
4、组织环境
要求组织理解内外部环境(如政策、利益相关方期望),确定体系边界和适用性。
5、领导作用
高层管理者需承诺建立环境方针,分配资源,并确保体系融入组织战略。
6、策划
识别环境因素和合规义务,设定环境目标,制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。
7、支持
提供资源、能力培训、意识提升和信息交流,确保体系有效运行。
8、运行
实施控制措施(如污染预防、资源利用优化),管理采购、外包和应急响应。
9、绩效评价
通过监测、测量、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估体系有效性。
10、改进
针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,持续改进环境绩效。
三、关键变化与特点(对比旧版 GB/T 24001-2004)
维度 | 2004 版特点 | 2016 版变化 |
结构 | 独立章节结构 | 采用 HLS 高阶结构,与 ISO 9001 等标准对齐 |
风险思维 | 隐含风险意识 | 明确要求识别风险与机遇,融入PDCA循环 |
领导作用 | 职责分散 | 高层管理者需亲自参与体系决策与承诺 |
环境因素 | 关注直接因素 | 强调生命周期视角,考虑产品全链条影响 |
合规义务 | 合规性评价要求模糊 | 明确建立 “合规义务” 机制,强化法律责任 |
绩效评价 | 侧重结果评估 | 增加对体系运行过程的动态监测要求 |
四、实施意义与价值
· 组织层面:
· 降低环境风险(如污染罚款、法律纠纷),提升资源利用率(如节能、减排)。
· 通过绿色生产增强品牌竞争力,满足客户和市场的环保需求(如国际采购中的绿色标准)。
· 社会层面:
·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(碳达峰、碳中和)实现。
· 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,履行社会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