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B/T 19001-2016《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》是中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SO 9001:2015 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,旨在帮助组织通过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绩效、增强顾客满意度。以下从标准背景、核心内容、结构框架、关键变化及应用要点等方面展开说明:
一、标准背景与定位
1. 性质:
国家推荐性标准(GB/T),等同采用 ISO 9001:2015,与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一致。
2. 目的:
1. 规范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、实施、保持和改进。
2. 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及法规要求,增强顾客信任。
3. 适用于各类组织(如制造业、服务业、非营利机构等),不受行业和规模限制。
二、核心内容与质量管理原则
(一)七大质量管理原则(标准的理论基础)
1.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:理解顾客需求,持续满足并超越期望。
2. 领导作用:高层管理者确立组织宗旨和方向,营造全员参与的环境。
3. 全员积极参与:各级人员是组织的基础,其能力和投入决定体系有效性。
4. 过程方法: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管理,提高效率和效果。
5. 改进:持续改进整体绩效,追求卓越。
6. 循证决策: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进行决策,确保合理性。
7. 关系管理:与供应商、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建立互利关系,共同创造价值。
(二)基于风险的思维(2016 版核心变化之一)
· 要求组织识别内外部风险(如市场变化、资源不足、技术更新等),并通过策划应对措施(如预防、减轻、接受风险),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。
三、标准结构框架(按 ISO 高阶结构编排)
共 10 个章节,主要包括:
1. 范围: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目的,不限制组织类型或规模。
2. 规范性引用文件:引用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。
3. 术语和定义: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术语(如 “产品”“服务”“不合格”等)。
4. 组织环境:
· 分析内外部因素(如法律、技术、文化、市场需求等)。
· 确定相关方(顾客、员工、供应商、监管机构等)的需求和期望。
5. 领导作用:
· 高层管理者承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,并分配职责权限。
· 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,确保与组织战略一致。
6. 策划:
· 针对质量目标制定实现路径,识别风险和机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