▶ 现场管理
· 作业规范:动火、有限空间、高空作业等需办理许可,配备监护人员及应急设备。
· 设备安全:特种设备(如起重机、压力容器)需定期检验,安全防护装置(如防护罩、报警器)完好率100%。
· 安全标识:厂区、车间设置符合GB 2894的安全警示标志,危险区域划定警戒范围。
▶ 应急管理
· 预案体系:编制综合应急预案、专项预案(如火灾、泄漏)及现场处置方案,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。
· 应急设施:配备应急照明、消防器材、急救箱,重点岗位员工需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。
· 值班与响应: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,事故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监管部门,1小时内启动预案。
四、实施 GB/T 33000-2016 的步骤
1. 策划准备阶段(1-3个月)
· 成立领导小组(企业负责人牵头),组建由安全、生产、设备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。
· 开展现状评估:对照标准要素,识别企业在制度、现场、培训等方面的差距(如缺失有限空间作业规程)。
· 制定推进计划:明确各阶段任务(如第2个月完成风险评估)、责任人和时间节点。
2. 体系建设阶段(3-6个月)
· 制度完善: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、操作规程等文件(如将“三违”处罚标准写入制度)。
· 风险管控:绘制“红橙黄蓝”四色风险分布图,在高危区域设置风险告知牌。
· 培训宣贯:分层级开展培训(管理层侧重体系框架,员工侧重岗位操作规范),考核通过率需达90%以上。
3. 运行与改进阶段(持续)
· 动态监控: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隐患排查数据,对重复出现的问题(如某车间设备防护缺失)开展专项整治。
· 内部审核:每年至少开展1次内部审核,由独立于业务部门的人员检查体系有效性(如抽查50份作业许可票证合规率)。
· 管理评审:企业负责人主持年度评审,根据事故统计数据(如工伤率)、合规性评价结果调整安全目标。
4. 认证与持续改进
· 自主评定:企业完成至少3个月的体系运行后,开展自主评定并形成报告。
· 申请认证:向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提交申请,接受文件审核和现场评审(重点检查高风险岗位管控)。
· 监督与复评:认证通过后,每 3 年需重新申请复评,期间每年接受监督审核(如抽查应急预案演练记录)。